•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特色疗法
  •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解析ppt
  •   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操 作 针具:多用长1.5寸之28-30号不锈钢毫针。 进针法:令患者伏坐位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针刺方向除下脑户一穴稍偏下斜刺外,其余诸穴与皮肤垂直进针,针深约1寸左右。 电针法:主穴(6穴以上)连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80-100次/分。每次30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1-2个疗程。 注意事项 体质弱、初次针刺或惧针者、孕妇 等,慎用本疗法。 鉴于本疗法穴区与延髓较为贴近,操作时应谨慎从事,禁忌深刺。 预 后 本病一旦患病,难以彻底根除,针灸推拿可明显缓减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但一有受凉、劳累等因素的诱发就会复发。医患配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要适当抬头活动或按摩,长时间开车要尽量停车休息,没法休息也要变换体位以放松颈部,不要睡高枕头,高度以一拳之高为度。一旦发病进行针灸推拿的早期干预。 谢 谢!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 鲁晓平 一、定 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颈部是脊髓、神经、血管、感受器密集分布区,且上承头颅,下连躯干,活动范围较大。长期呈低头屈曲状态,导致颈部肌肉、韧带、椎间盘、椎间关节等发生病改变,进而出现上肢放射状疼痛、无力、头昏、耳鸣、走不稳,甚至出现胸痛、恶心等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症状,更严重的是造成高位截瘫 。 二、发病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据报道我国某些地区发病率约38%~52%,公务员,教师等发病率较高。 三、诊 断 一般诊断原则: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可以确诊; (2)具有颈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应排除其他疾患后方可诊断为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不宜诊断为颈椎病。 四、分型 (一)颈型 颈部症状及压痛点; X 线有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定等表现; 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如落枕、肩周炎、 肌筋膜炎等) (二)神经根型 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 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 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三)脊髓型 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 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 (四)椎动脉型 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旋颈征阳性; X 线片有异常所见; 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除外椎动脉 V1,V2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五)交感型: 征象除一般颈椎病表现外,还有: 眼耳部症状:例如视物模糊、眼睑无力、眼球胀痛、耳鸣耳聋、咽喉不适。 头部症状:枕、颈偏头痛。 周围血管症状:血管痉挛者肢体发凉、发木。血管扩张者发红、发热、肿胀疼痛。 心脏症状:可心动过速、过缓或交替出现,心前区疼痛者较为多见。 发汗障碍:多汗、少汗、怕冷怕热。 其他:如排尿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 (六)混合型:以上各型两种或以上同时出现。 五、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 根据症状辨证分型采用不同的治则方药 1、风寒痹阻 症状: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养血活血。 方剂:疏风活血汤配合外敷苏红透骨散。 2、痰瘀交阻 症状:肩颈痛日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或痛而剧烈,或不仁,或不痛而麻,或伴手足无力,肢体偏瘫,舌质淡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滑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剂:身痛逐瘀汤 3、湿火流筋 症状:颈肩臂胀痛酸麻,伴口苦,咽干,渴不欲饮,肢体烦热,面目红赤,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者里急后重,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剂:清肝利湿汤 4、气血不足 症状:发病已久,缠绵不愈,其痛稍缓,或不仁,遇劳则复发,面色少华,舌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活血通络。 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5、阳虚痰阻 症状:眩晕、恶心,或四肢不仁、无力,或疼痛,体型虚胖,肢凉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滑,重按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化痰利水。 方剂:线、肝肾阴虚 症状:肩颈痹痛,或手足肌肉萎缩,或四肢拘紧,行走不稳,伴口干,体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肌肤甲错,大小便干结,小便短涩,舌红绛,苔无或少,脉细。 治法:滋肾养肝,佐以活血通络。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味 7、痰火上扰 症状:眩晕,头痛,胸闷烦热,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方剂:温胆汤加味 8、中药熏蒸疗法 以中药熏蒸床治疗,每次30分钟,温度45-50度 熏蒸方剂如下: 伸筋草20g 制川乌20 制草乌20 透骨草30g 当归30g 牛膝30g 杜仲30g 葛根50g 威灵仙50g 川芎 30g 防风 30g 独活30g 细辛 20g 麻黄20g (二)颈椎牵引治疗 本疗法适用于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以枕颌带牵引,牵引方向是屈曲15°-20°,牵引重量为卧床牵引2-2.5kg,坐位牵引6-7.5kg;每次牵引时间为15分钟,且以持续牵引不间断较好,每个疗程3-4周。 (三)推拿治疗 主要适用于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 选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天、阿是穴等。 手法:按、揉、点、拿、袞、拨、拔伸、摇、扳法等。 (四)针灸治疗 1、 颈夹脊穴为主取穴法 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背部夹督脉伴足太阳经穴分布。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针刺颈部夹脊穴,能直达病所,疏通局部,使颈部通畅、功能协调。 2、腹针为主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腹部以神阙为核心存在着两个调控的系统,其主要取穴方法有3种:循经取穴法、定位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腹针治疗颈椎病主穴由中脘、关元组成,配穴由商曲、滑肉门、气穴等组成。 3、耳针疗法 耳针是指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来防治疾病的方法。采用王不留行贴压颈椎、神门、肝、肾,随症配压其他耳穴,并同时针刺双侧大杼、天柱、风池、病变部位颈部夹脊穴。 主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4、第二掌骨取穴法 该方法是生物全息技术在第二掌骨侧的具体应用,在临床上治疗某些疾病,用之辄效。采用针刺第二掌骨头桡侧赤白肉际处的颈穴治疗颈椎病患者,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两侧均病痛者则左右同取,用强刺激手法施术3min不留针。 5、注射疗法 注射融针刺、药物局部作用于一体,疗效持续时间较长,施术部位多以近部、远部取穴相结合。无论近部还是远部取穴,每次均选用相对最明显的压痛点1~2个。注射所选用的药物,一般有4种,即: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②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③地塞米松等抗炎、减轻神经水肿的激素类药物;④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 6、温针灸疗法 温针疗法是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1种方法,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采用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将颈夹脊穴分为C3、C5、C7和C2、C4、C62组交替使用,每日1组, 10次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7、灸疗法 该疗法是通过艾燃烧的温热刺激体表的腧穴,从而起到理气血、逐寒湿、温通的作用。 将黄豆大艾炷置于百会穴上,点燃后燃烧2/3时,压灭艾火,发作期每日1次,灸10壮;配合C3~C7夹脊穴针刺,针尖朝向颈椎,针感传向肩背及手臂,留针20~30min。用于治疗颈性眩晕患者 。 8、埋线 该疗法是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埋入,通过羊肠线对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1种外治方法。取0号铬制羊肠线夹脊穴处进行埋线、电针治疗 主要适用于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 选穴:主要以颈夹脊和项针为主,配合百会、大椎、天等。 ① 颈夹脊(C4-6) 棘突旁开1.0cm处。 ② 项针:项针疗法的共15穴。 A.有名称的3个。 哑门(经穴):后正中线寸之凹陷中取之。 风府(经穴):在后正中线寸处取之。 下脑户(奇穴):在后正中线上,枕骨粗隆下方取之。约风府穴上1寸处。 B.无名称12个。 以两完骨穴(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取之)为两点,沿颅骨底作一连线个。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