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济世活人,百年之后,子女秉承家风,继续。昨天上午,“良春中医·百年大师”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朱良春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朱良春教授子女代表家族捐出了朱良春教授生前积蓄400万元,其中,向新成立的南通“朱良春慈善基金”捐资300万,这是市慈善总会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同时,增资100万用于朱良春教授于1997年起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的“朱良春学金”,用于励资助品学兼优但经济比较拮据的杏林学子。
“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心肠。”这简短的16个字,是1939年朱良春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时,章次公先生赠送印章上的文字。在“良春中医·百年大师”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研讨会现场,大屏幕中出现这16个字时,朱良春一生悬壶济世的形象再一次浮现在众人面前。
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朱良春回到家乡南通,他的父亲朱昶昇谆谆:家有我支撑,你只要做到“,济世活人”就可以了。有了经济后盾,年轻的朱良春开办了“施诊所”,他学章次公先生,把“贫病患者,施诊给药”的挂在诊所醒目,为平民治病,并免费给穷人施诊送药。穷人凭盖有“朱良春给药”印章的药方,都能在药店免费取药,日后逢年过节,朱良春去结账。
1940年,南通流行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人十分痛苦,别处需要一周多治疗,朱良春只需两天多就解决了,而且费用低。病情厉害时,朱良春请人煎一大缸中药,来了流行病患者先免费喝药,再诊病。
此后,朱良春名声大振,求学医的青年人越多,为中医,他联合医界资深人士开办了南通中医专科学校,学制四年,学费低廉,且自编教材,还聘章次公先生任校长,聘资深老医任教师,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
1952年,朱良春与汤承祖、蒋仰三、陈继明、林衡等同仁,组成医联合诊所,被推为所长。1954年扩展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1956年,根据国家需要,朱良春又与合伙人一起无偿捐出联合中医院及全部设备,成立了公立南通市中医院。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朱良春就热心慈善事业,遇到穷人常常无偿捐助,对贫穷农村、山区的穷苦青年求学医者也是有求必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陈亦江会长在会上表示,朱良春先生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工作认真、智慧超人,生前对他在学业和工作上颇为照顾,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大家,更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一位思想敏锐的家,尤其他的一生,更是影响了一代医者。
后,朱良春的生活条件好了,但一心向善的作风依然没有改变。朱良春的四女儿朱韧回忆说,1997年,父亲拿出自己的有限积蓄5万元,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了朱良春学金,以资助、励学习优良,生活困难的学生,后又增资十万元。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几年里,除国家遇突发事件捐款外,他每年还捐资10万,分别给慈善基金会与红十字会,2014年,他又为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启动捐资50万元。
除了这些大额捐助外,朱良春每年春节前都会嘱咐子女到慈善总会捐赠,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他为困难家庭温暖过节,累计捐赠11.5万元。
“父亲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中医药文化出点力量,万感欣慰。”朱韧说,“父亲离世前还在为学生的论文签字,让中医事业后继有人是他一生的希望,因此,设立基金帮助有志于在中医领域有所建树的寒门学子成为他的遗愿之一。”
这是市慈善总会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王德忠表示,朱良春先生的子女为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传承朱家“,济世活人”的祖训,向市慈善总会捐赠朱良春的积蓄300万元,设立朱良春基金,完成朱老先生的遗愿,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善事、实事。市慈善总会将满腔热情、细致周到地做好服务工作,规范操作,精准救助,努力实现好朱老先生的慈善遗愿。
记者了解到,朱良春基金的设立将主要用于资助录取中医药类专业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贫困家庭的大病患者及其他需要资助的困难对象,励推动朱良春中医药文化发展有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体,这对更好地扶贫济困、培养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朱良春的子女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朱良春学金”增资100万,用于朱良春于1997年起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的“朱良春学金”,这一学金将励和资助学校品学兼优但经济比较拮据的杏林学子。
将父亲的生前积蓄捐出,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副所长、朱良春第六个儿子朱又春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感到十分自豪,他说:“父亲留下了物质遗产和遗产,二者相比,父亲‘心肠、济世活人’的家风、家训更加珍贵,朱家后人都要向父亲学习,将悬壶济世,乐善好施的传承下去。
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由全国名中医工作传承团队研发的国医大师朱良春“浊瘀痹(痛风)”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启动,国医大师朱良春验方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朱良春教授的七名子女向南京中医药大学捐赠大师生前的手稿、札记、医案等遗物。市党组朱晋出席活动,他表示,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今后要把中医药的精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进一步推动南通中医药事业,统筹好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建设健康南通、健康江苏、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报记者龚丹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