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的子女心律失常的中医疗法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医学教育网的小编特为您整理撰文如下: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心脏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以心悸、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心电图提示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各类过早搏动、阵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为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类型。心律失常可见于正,但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高心病、心功能衰竭等等,以及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包括心肌本身的变化、电解质紊乱、缺氧、情绪激动、吸烟、喝浓茶等。心律失常的预后因病因不同而差别较大,功能性心律失常预后良好,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致猝死。心律失常属中医的“惊悸”、“怔忡”、“昏厥”、“虚劳”等范畴。
心律失常的病因为心虚胆怯之人,突受惊恐,或素蕴痰热,复加郁怒伤肝;或大病久病,累及心脾肾,损及气血,均致心失安养,扰动,或心脉瘀阻而发心悸。
病理变化为心虚胆怯之人,突受惊恐,或情绪,大恐伤肾,大怒伤肝,恐则精却,怒则气逆,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则动撼而发心凉。素蕴痰热,复加郁怒,胃失和降,痰火互结,上扰,亦发心悸。
久病大病,损伤心脾肾,伤及气血。心脾两虚,气血两亏,心失所养,被扰;或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扰动;或心肾阳虚,心失温养,且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均致心悸。气滞或气虚,常酿心血瘀阻,心失所养,亦发心悸。
2.临床主要表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心脏听诊可闻及心率或心律异常,或数或缓或迟,或有早搏,或有歇业。脉搏常呈结、代、促、疾、迟、数、沉、涩等。
证候分析:惊则气乱,不能自主,故发心悸;心不藏神,心中惕惕,故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动数或虚弦,或促,均为心胆气虚,气血逆乱之征。
4.阴虚火旺症状: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苦或无苔,脉细数或细促。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扰动,故心悸而烦,不得安寐;阴亏于下,则见腰酸;阳扰于上测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促,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5.心肾阳虚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眈白,形寒肢冷,或心悸伴眩晕,泛恶,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医学教育网l整理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或结代。
证候分析:久病体虚,心肾阳衰。心阳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不安;胸阳失旷,心血失运,则胸闷气短;阳虚不能达于四肢,充于体表坎u形寒肢冷,面色白;水为阴邪,赖肾阳蒸化,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故见心悸;饮阻于中,清阳不升,则眩晕;浊阴不降,则泛恶;气机不利例胸脘痞满;气不行水,则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或结代,均为心肾阳虚之征。
6心血瘀阻症状:心悸胸闷,或伴气短乏力,心痛时作,或见情志抑郁,胸胁刺痛,唇甲青紫。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或弦结。
证候分析:气虚或气郁致胸阳被遏,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胸闷;气虚血瘀,心络挛急,则气短乏力,心痛时作;肝郁气滞,血瘀肝经,则情绪抑郁,胸胁刺痛;唇甲青紫,舌紫黯或有瘀斑,为心血瘀阻之征;脉细涩或结代见于气虚血瘀者;脉弦结见于气滞血瘀者。
党参15克茯神15克菖蒲9克远志6志龙骨30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随症加减: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12克、柏子仁12克,以助养心宁神;善惊易恐者,加磁石30克(先煎)、唬用粉1.5克(兑服),以助定惊宁神。
黄连5克枳壳12克竹茹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远志6克酸枣仁12克甘草5克随症加减:痰多、便秘、烦躁者,加青礞石30克,以重坠泻热,化痰定惊。
“心律失常的中医疗法介绍”由医学教育网的小编为您整理,希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可以更好的复习,希望小编的文章可以对您有帮助。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