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亲朋团聚、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酒桌上“酒量小应酬多,醉酒出糗;反胃上吐下泻;隔天恶心干呕;宿醉失忆;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烦恼,让人在应酬时提心吊胆,喝酒成为了一种负担。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解酒茶、解酒药,声称服用后让人“酒量大增”“养肝护肝”。
这些解酒茶、解酒药真的有那么大的功效吗?专家提醒,“虽然解酒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目前还没有的解酒特效药,不要解酒产品。大量饮酒都会引起酒精中毒,一旦饮酒过量就算吃再多的解酒产品也于事无补。”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消化,外御风寒;若恣饮无度,酒毒熏蒸则头晕、头痛、心烦;脾胃受伤,升降失常,则腹泄,食少体倦;脾虚生湿,湿阻气机,则小便不利,胸膈痞闷。
过量乙醇对人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作用。专家认为,饮酒后“最先伤胃,其次是肝”。这是因为“酒精90%在胃内被吸收,除了直接损伤胃黏膜外,对乙醇最的器官是肝脏。”目前医学界有一种共识,即“一次醉酒,相当于得过一次重症肝炎”。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饮酒人群中30.9%—43.4%患有酒精性肝病。按其疾病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及相关性肝癌”。
乙醇在人体内的分解,离不开肝脏中的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前者把酒精(乙醇)成乙醛,后者把有毒的乙醛成无毒的乙酸。乙酸能够被人体迅速为能量,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个人酒量的大小,主要是由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与活性决定的。如果这两种脱氢酶缺少,酒精就不能被完全分解,人喝酒后就会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症状。但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再多也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体只能代谢一定量的毒性物质。所以,酒精代谢常常会使过多毒性物质进入血液,进而导致对人体重要器官和功能的严重损伤。酒喝太多还是可能酒精中毒的。
在一家著名购物网站上,某护肝解酒片可以“化酒为水”,酒前1片可“增强解酒力,肝胃”;酒后1片可“有效缓解酒后头晕头痛”。并称其有效成分萃取“葛根、赶黄草、蜂王浆、葡萄籽等”植物精华。在同一购物网站上,一家解酒茶商表示,自己从“富硒茶、桑叶、薄荷、枳椇子”等380多种中医草本中精选配伍,具有养肝解酒之功效。
对于这些产品的内容,专家解释:“中药学认为,葛根具有疏散退热,解肌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作用,可治疗头晕、头痛、发热,热病烦渴等功效。葛花有解酒醒脾的作用,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胸膈饱胀、酸水等伤及胃气的症状,起的是缓解头痛的作用。”
专家表示,解酒茶和解酒药中的有效成分,本身并不具有解酒的效果。那些“所谓的添加了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或动物肝脏提取物等的解酒药,由于无法被口服吸收,因此不存在添加的那些酶进入体内代谢酒精的能力。而且酒精能快速被人体吸收,因此也不存在在口腔或胃中代谢酒精的能力。”
解酒类药物虽然可能会加快酒精分解,但分解产生的乙醛仍需人体本身代谢,所以酒精对人体的并没有降低。葛根等草本植物貌似能够使人醒酒、解酒,但实则是无效的。解酒药最多起到防止头痛、头晕的作用,预防醉酒的作用有限。治标不治本,无法避免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的损害。
专家认为,即便不具备真正的解酒能力,但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解酒茶、解酒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加速酒精分解,从而缓解酒精引起的不适症状。
解酒药中的葛根、薄荷、桑叶等均属于中药解表剂的发散风热药,主要作用有微发汗、退热、清利,治疗头痛、咽痛。这些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因为喝酒过多引起的头晕、头痛症状。
不过,解酒茶、解酒药是在人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帮助酒精代谢,缓解酒精的不适症状。因此,个人的基础很关键。切不可认为吃了解酒茶或解酒药就能千杯不醉。
解酒药的效果大都是加快人体代谢,代谢产生的废物仍需人体自身排泄,所以并不能起到护肝的作用。一些人误认为服用解酒产品可以放心大胆地饮酒,反而容易饮酒过量,造成酒精中毒。因此,不要解酒产品作用,大量饮酒都会引起酒精中毒,一旦饮酒过量就算吃再多的解酒产品也于事无补。
目前,在药店里,解酒产品多被当做保健品而不是药品来售卖,其包装上都标有“卫食健字”字样,并在注意事项中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作用”。如确实需要服用解酒药、解酒茶,专家,一定要识别产品文号,优先推荐功能保健食品级别的中药复方,由于它们要求药食同源,因此安全性最高,基本不具有副作用。而药品级别的解酒产品,根据成分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