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
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有着气血的说法,《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气血是中医指人类体内气和血的称呼。气血乃是人体根本所在,气血不足乃不振,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也不是空口无凭。常见的气血不足有三种情况:
气血两虚:一般气虚者也会伴有血虚症状,多表现为神力、心悸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此外,气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常见肢体、肌肤干燥、瘙痒等表现。
血虚:这是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久病虚耗等导致。血虚者面色苍白,唇、舌、指甲颜色暗淡,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形体消瘦、双目干涩等。
气虚:常由体内生化不足、耗散太过导致。多见于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疲劳过度者,主要表现有倦怠,四肢无力,易眩晕、自汗、感冒等。
学说中,肝属木,脾属土,学说以为木克土。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补血可用“四物汤”,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
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若能搭配南京同仁堂的膏滋,效果更佳。膏滋甘如琼浆,无需胃来消化,被紧锁的有效成分,即刻游离起来,调月经、补气血、排毒素、养五脏,只需轻轻一勺,改变无处不在!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除此之外,南京同仁堂熬制的膏滋组方精准,药力绵长,服用当天胃动力充足,大肠经开,肠鸣,排软便黑便,手脚温润;组方中雪莲:健脾养胃,清宿便、滋阴养肝;燕窝:补血滋阴、清理毒素、润肠通便;玫瑰花:化湿和中、润肠通便,再加上膏滋对脾胃特有的养护作用,整个组方补益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得到养护,则气血自然充盈。
在中国,膏滋是最常用的一类膏状口服剂型,他最主要的功效是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功效,因为含有蜂蜜而甘甜可口,所以大多患病者都喜欢食用膏滋。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比如“枇杷膏”、“益母草膏”、“宫廷如意膏”、“珍红参草膏”等,这几种膏滋是属于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认证的中医“膏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