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这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别看冬至只是一个节气,但是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清明、端午等节日,被称作“亚岁”,并有“冬至大如年”的。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亚于过年。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阳气其实也是最弱的,所以每年冬至前后,夜尿多、小便频、畏寒肢冷、倦怠、风湿关节病以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等,也最容易在这个时候集中发作。正因如此,人们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不要从事过于繁重的劳动。《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古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放假,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休养生息,从一年的辛苦劳作中“缓口气”,让身体正气得到提升。
作为当代人,应该在这个阶段停止熬夜,暂时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如果实在不得不熬夜,姓刘女孩名字大全一定要注意固护自己的阳气水平。饮食上,由于面食容易消化,所以在冬至前后脾胃虚弱的时候吃一点,可以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起到温养脾胃的作用。如果免不了要出门,大吃大喝,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管住嘴,生冷尤为。
此外还应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多注意脚部保暖防寒,晚上用艾叶生姜水泡脚,微微出汗即可;还可以艾灸神阙穴,每次20分钟以上,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当然,也尽量不要房事过频,以免消耗过多。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无出其右。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冬至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穿上新衣服,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哪怕是倾家荡产,或者出门管别人借,也要有一身体面的衣服。在打扮好之后,人们可以出门祭祖,也有三五成群享受美食的。总之,在这一天,无论人生境遇怎样,也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要正正地“摆阔”一次。
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身体的健康。人们在冬至前后一定要多给自己找乐子,因为面对萧条的寒冬,我们往往情绪低落,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这对于防治疾病十分不利。如果你眉宇之间不开阔或有竖纹,手掌容易发红,遇事悲观,做事情没有动力,平时容易有心慌胸闷等问题,就更要多加注意了。
“明年壮如虎,全靠冬至补”。冬至,是本年度最后一个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养生机会,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喝羊汤,或者吃狗肉、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那冬至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大火烧开,小火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此方是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主要针对血虚而体寒的人创建,尤其胃寒较重、秋冬手脚凉、贫血、易感冒及经常腹痛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原料:猪小排(猪肋排)250克,辅料:白萝卜100克,调料:盐5克,味精2克,醋5克,大葱10克,姜5克。
做法:将猪小排骨洗净,剁成段;白萝卜去皮,切成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将锅置于旺火上,倒入清水烧开,下入猪排骨块和醋煮开。撇净浮沫,加入葱段、姜片烧开后,加入白萝卜块,倒入沙锅内,盖上锅盖,改用小火煮2个小时;至猪小排骨肉熟烂离骨,拣去葱段、姜片不用,放入精盐、味精调好口味即可。萝卜排骨汤能开胃健脾,是人们顺气补血的最佳冬季养生食谱。
最后还要大家,冬至是整个阴、阳气转变最重要的时间点,在此时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换句话说,如果冬至的调养正确得当,将有助于未来一年内的身体调养成效。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这一丝生机,身体阳气充足,才能益寿延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