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微博热传“吃黑木耳可预防PM2.5”、“百合麦冬泡茶相当洗肺”
所谓食疗防PM2.5或食疗“洗肺”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专家提醒:口罩要勤换洗、太阳晾晒,避免重复吸入附着颗粒物反而适得其反
晚报记者 许沁 报道
连日来,全国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最近,网上有微博热传:吃凉拌黑木耳等可预防PM2.5,百合麦冬泡茶能洗肺润喉排痰等但也有网友质疑:吃黑木耳是否真的有助于润肺呢?对此,专家表示,所谓通过食疗的方法来预防PM2.5或食疗“洗肺”等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虽然黑木耳含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膳食纤维功能,但吃这些食材能否清肺或清除呼吸道里粉尘一说并没有科学研究。针对冬季慢性咳嗽增多,以及哮喘、慢阻肺等多“老病复发”,专家提醒慢性咳嗽病人或老年人可佩戴口罩,但要注意勤换洗,太阳晾晒,不然有可能重复吸入附着在口罩上的颗粒物反而适得其反。
微博热传“吃黑木耳预防PM2.5”、“百合麦冬泡茶相当洗肺”
最近,网上有微博热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能力,进入人体的PM2.5颗粒约有50%会沉积在肺中,导致肺组织部分硬化,是一种强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而戴口罩、洗肺、吃凉拌黑木耳等,是预防PM2.5的攻略。顿时,微博引来众多网友热议。一些网友表示,看来以后得多吃黑木耳了,但也有网友质疑:看了这条攻略后,不知黑木耳是否真的有助于润肺呢?
与此同时,有关“肺”的微博也被热转,像“喝石斛、百合、麦冬、红枣、冰糖冲泡的茶,能将吸烟者气管中长期附着的废物软化并咳出,相当于清洗了肺部”。
对此,华东医院副院长、呼吸科专家朱惠莉教授分析说,所谓通过食疗方法来预防PM2.5或食疗“洗肺”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由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非常小,吸进去以后很难排出来,所谓“食疗预防或洗肺”一说并非有效方法,也无科学。在医学上的“洗肺”,仅用于一种名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稀有病。
针对网上“吃黑木耳等可预防PM2.5”的说法,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发展中心冯一临床营养师分析说,一般来说,黑木耳含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铁含量和维生素K含量也较高,还能帮助消化,具有较强的膳食纤维功能,但吃这些食材是否能清肺或清除呼吸道里的粉尘,并没有科学研究,也无法取证,该说法真实性和科学性还有待验证。营养师,在秋冬较为干燥的季节,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像桔子、苹果、猕猴桃等,可增强抵抗力。
口罩要勤换洗、太阳晾晒 避免重复吸入附着颗粒物适得其反
记者从一些医院呼吸科了解到,冬季医院还接到不少慢性咳嗽的病人。“我都咳了好久了,前两天刚做了肺功能、CT检查,显示肺部一切正常,但这咳嗽怎么就好不了了”徐浦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姜维材说,医院接到的慢性咳嗽病人不少,有一些人还没有明显过敏史,但表现出一种过敏性咳嗽的性状。
记者从市肺科、华东、新华等多家医院呼吸科了解到,最近由于受到冬季天气寒冷和多阴雨、多雾霾等多重因素影响,临床上前来就诊老慢支、慢阻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老病复发的病人有所增加。
华东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阳分析说,一方面,近期已进入“三九”严寒之后,天气比较寒冷;另一方面,再加上最近多阴雨、多雾霾天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本身就有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多痰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在这个季节最容易“老病复发”,也因此,临床上前来就诊的病人人数也出现增加趋势。
姜维材主任,当空气质量不好时,应选择性佩戴口罩。慢性咳嗽病人或老年人佩戴医疗口罩,没有条件佩戴医疗口罩的也可佩戴纱布型口罩,但需要注意勤换洗,太阳晾晒,不然有可能重复吸入附着在口罩上的颗粒物,反而适得其反。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尽量避免到室外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避免不良刺激等反应,重视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