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性乐观,抵得住的压力;她雷厉风行,有极强的执行能力;她眼光独到,于生活中发现商机。而这些无不是创业者的品质。
深圳市香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香雅)从2006年开设第一家店到如今,在全国的各类商超设立专柜达到1000个,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营业额一攀升到3.4亿元。优秀的业绩吸引了众多风投。
2010年3月,香雅和赛富亚洲牵手,获得2000万美元的注资。获得资本助力后,香雅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桂常青扎稳了缔造香雅集团膳食王国的根基。
“创业对我来说,好像触摸到了一扇对我敞开的大门。”桂常青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自己与创业的。
桂常青的创业想法来得非常偶然。2005年,桂常青初为人母。宝宝健康可爱,却头发稀少。对于追求完美的母亲来说,桂常青为此焦虑不已。桂常青的家人按照中国传统食补的方法,将核桃、芝麻、黑豆、黑米等乌发食品炒熟磨粉后,冲给她和宝宝吃。一段时间之后,宝宝头顶原来稀疏的头发渐渐浓密了。这给了桂常青很大的和鼓励,把这种食品推广市场的想法在她心里油然而生。而家人磨制出来的这种五谷杂粮食品,就是后来香雅旗下“五谷磨房”品牌产品的雏形。
桂常青凭借八年药企的工作经验,看到了养生膳食行业的未来前景。桂常青有多年的市场营销经验,丈夫张泽军也具备丰富的销售经验,二人分工明确,迅速投身到香雅的创立中。“我们觉得无添加的健康食品未来在市场上一定会很受欢迎,我和我先生都有快速消费品的销售经验,当时我们决定创业,把这种食品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桂常青回忆道。
2006年,桂常青、张泽军夫妇一起注册成立了香雅食品有限公司。对于首次创业的桂常青来说,产品和商业模式能不能被市场认可是她最担心的问题。2006年3月29日,带着这些疑虑,桂常青和先生在深圳一家莲塘岁宝超市开设了“五谷磨房”现磨健康膳食的第一个柜台。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第一个柜台的成功坚定了我创建香雅的信心。”桂常青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开张第一天,我们的柜台从早到晚都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销售额虽然不是很高,只有1000多元,但我们的产品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当天销售结束时,我悬着的心就放下了。”经过五年多的发展,香雅已经在国内160多个城市中开设了近1000家柜台。在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等大型超市的生鲜区域都能看到“五谷磨房”的身影。
在香雅渐成规模的过程中,很多人要求做“五谷磨房”的加盟商。然而为了食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桂常青始终高成本的“店中店”的联营模式,在各大商超中设立柜台,给商超一定的分成比例。与此同时,桂常青也意识到联营模式一定会遇到销售的天花板。“未来我们的分销渠道一定是多条腿走,不仅局限联营模式,我们正着力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今年会开设我们的品牌直营专卖店。”
“困难是你强它弱,你弱它强。好的心态很重要。”这是桂常青的创业秘诀。在创业初期,大困难、小挫折每天都有,但是桂常青从没想过放弃。她打趣道,“我的身体非常好,身体是的本钱,好的心态一定要有好身体支撑。”
香雅建立扩大分销领域,需要不断打通各大商超和合作通道。创业初期,桂常青每天都会遇到来自渠道的压力和成本上涨的问题。2009年,香雅遇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打击,对于当时尚显稚嫩的香雅来说,几乎是一次。但经历困境后的桂常青却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身处困难之中会觉得非常难熬,但克服之后,就不觉得有多难了,还要继续往前走。”她从中反思到,“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小,但是集体的力量很强大,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紧密的团队向心力。”
五年的时间,香雅的发展超出了桂常青的想象。创业初期,桂常青和元老团队一起在一个两居室的家庭办公室给促销人员做培训;如今,为了建立一个良好办公、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香雅在深圳南山科技园区租下了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香雅的销售额仍在节节攀升,在赛富亚洲的下,桂常青建立了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线上销售额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额的两个百分点。
最近,桂常青在距离武汉五六十公里的团风县签下了200亩的食品工业园的用地。亦积极筹备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建立香雅食品工业园。“武汉的交通非常方面,工业园的第一期预计将在2012年的6月完工。”桂常青介绍。另外,香雅也在积极打造旗下新品牌,将于不久之后上市。“香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应该就是‘五谷磨房’这个品牌,我们还有新品牌马上就要上市,同样提倡天然无添加的概念,但是不同的食品。”
“香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想象,创业之初没有很多空想。我的想法很实在,就是每一家店都要赚钱。”而对于未来,香雅的团队做了一个五年规划,实现每一年的目标就是桂常青的期待。
看过香雅的财务数据,会发现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快”公司。2006年3月成立第一家柜台,当年销售收入90多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450万元;到了2008年,增加至3415万元;2009年创下1.7亿元的纪录;2010年拿下3.4亿元销售收入。创业前四年的营业额复合增长率达到500%,香雅的发展速度令人哑然。而桂常青本人亦是快人快语、雷厉风行之人。
2007年初,创业一年之后,香雅在深圳南山区的西丽镇建立起第一个厂房。但对于如何建厂,桂常青坦言自己当初实在是个外行。为了符合商场对于食品专柜具备国家QS(Quality Safety,食品安全)认证的要求,桂常青在仅有三四百平方米的厂房里配置了齐全的生产设备。凭着自己的想象,她风风火火划定了厂房的格局布置后,就开始动工建设。厂房建成后,得到的结论却是,不符合申请流程中“选址设计卫生学评估报告”、“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估报告”等标准。由于不熟悉申报流程,桂常青白费了许多资金和精力,走了很多弯。但当时她没有过多犹豫,迅速将原来厂房的格局拆掉重建,随后在2008年1月1日顺利拿到了QS认证的证书。
2007年,香雅已经有了400万的销售收入,三四百平方米的厂房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08年春节一过,桂常青和张泽军又投入到工厂选址的工作中。他们看中了在原有厂房几公里外的一处工厂大楼,打算租下其中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的一层。有了第一次建厂的经历,香雅的新厂建设非常顺利。然而,刚拿到QS认证不久后就开始迁址,再次申报新厂质量安全认证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办公人员对桂常青投来了不解目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人觉得我们很奇怪,以为我们对送审资料这些事乐此不疲。”桂常青笑言。而后,那些在同一栋大楼里的其他厂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内迁或倒闭,香雅根据自身产能的需要逐步租下了整栋大楼。桂常青以迅雷之势完成香雅的扩建,不改其高效率的风格。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香雅的团队也有了一些变化。有多年资本运作经验的杨卓亚博士加入到香雅的团队中,和桂常青张泽军夫妇形成“铁三角”。共同完成了香雅的海外架构,引进了风险投资。“杨博士在我们创业初期就关注到‘五谷磨房’这个项目,给出了很多意见。有一天,我们一边喝着茶,杨博士说我们一起合伙干吧,只用一个上午我们就做了决定。”桂常青说,“我们也想打破‘夫妻店’的格局,希望把香雅做大做好。”
杨卓亚加入香雅后,给香雅的资本运作道做了明确的规划。“2009年是香雅发展最快的一年,我们从100个柜台一下子增加到600个,所以有了资金缺口。”这时桂常青想到寻找其他的方式来填补这个缺口,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来救急,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值得信赖的风险投资。
2010年3月,香雅获得赛富亚洲20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新柜面的扩张、上游产业链的完善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桂常青借助资本外力完善上游产业链,进一步扎稳了香雅向前发展的根基。“香雅在云南建立了1万亩的有机核桃,在湖北黄冈建立了一个大型的芝麻,与河南的“好想你”枣业、山东老字号东阿镇“福”牌阿胶是战略合作伙伴,广西也有我们的淮山原料采集,这些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给差不多占我们销售产品70%的比例。”桂常青在做大香雅的道上步步为营,她个人也表示未来香雅如果上市会倾向于选择海外市场,青睐“小红筹”的模式。
此时,香雅从创业初20人的小团队变成了2000人的大队伍。桂常青“慢”了下来。在香雅的企业文化中提倡四个“磨”字:健康是“磨”出来的,好企业是“磨”出来的,人才和团队是“磨”出来的,生活的智慧是“磨”出来的。
从香雅面世后,不断有跟进的竞争者和模仿者。香雅到底怎样突破低门槛带来的竞争?这也是赛富亚洲见到桂常青时,首先提出的问题。香雅推出个性搭配的方案,在超市柜台搭配磨粉机,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随机搭配膳食。为了给消费者更多的健康指导,桂常青想到出一本关于科学膳食的小。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原计划的一本小最后变成了一本膳食书籍—《健康是“磨出来”的》。
归根结底,要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关键还在于品牌影响力,成为行业真正的领导者是桂常青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很多顾客可能还不能说出‘五谷磨房’这四个字,但是他们会记得超市里那个磨粉的品牌。2011年是我们的品牌元年,未来会逐渐渗透品牌影响力。”此时的桂常青显得耐心十足。
卸下了创业初期多面手的角色,桂常青有了更多沉淀思考的时间。桂常青认为,一夜长大的企业羽翼不够结实。无论是选择直营的商业模式还是提升品牌影响力方面,她要走稳健线。“我们不需要圈快钱,不需要一夜长大,毕竟催肥的公司不结实。香雅是食品类的公司,而且还是散装的产品,极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我宁愿踏踏实实做好。”
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也是桂常青思考的问题。在香雅内部,桂常青将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列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前,我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人,会用对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现在我会转变角度,站在员工的角度,在福利和氛围方面尽可能让他们满意。希望香雅是个大家庭,让每个人对这里都有归属感。”女性创业者敏锐的观察以及善于调整的特质在桂常青身上显露无疑。而另一方面,她也在积极寻找优秀的人才加入到香雅。“香雅如今刚刚五岁,历史的沉淀不多。这时候最需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一支持续的优秀团队是影响香雅发展的重要因素。”桂常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