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张书友
☆解放军第102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
☆中华行为医学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行为医学委员会委员
心理档案:
中学老师黄先生非常热爱教学事业,对待工作勤奋刻苦,深受认可。某次,他接到通知,要参加一堂级别较高的公开课,便早早做了准备。正式上课的前一晚,他还进行了演练,为了精益求精,之后还不由自主推敲着细节,结果整晚没睡好,更影响了第二天的状态,公开课也没有发挥好。
黄老师觉得很懊恼。更糟糕的是,从那以后,每天下午三四点他就开始担心晚上睡不着,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然而,越是害怕,越是睡不着,有时挨到天快亮才能睡一小会儿,之后迷迷糊糊就得起来上班了。整体焦虑、烦躁使他变得憔悴不堪,最后不得不到医院请求医生帮助,经心理疏导和服用短效药,才又恢复正常睡眠。
专家判析:
在我们生活中,偶尔出现失眠现象很常见,但是很多人对失眠的结果看得太重,怕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心情、容貌以及耽误重要的事情,从而产生一种睡前焦虑,不断暗示,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我们对失眠既要重视又要,偶然失眠对身体是没有的。以下情况如果自己调适不好,都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用一些不同类型的药特来起到抗焦虑和的效果:一是入睡困难,一般指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二是晚醒多梦,睡眠比较浅;三是早醒,醒后就睡不着,一般是抑郁症伴随的症状;四是睡眠感缺乏,总是埋怨没睡好。
但长期失眠应重视,要找原因,查明是否由的其他疾病引起的,不要自己硬扛。
专家支招:
从心理上简单预防失眠症,必须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此外,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不在床上看电视、吃东西,减少周围噪音,不要熬夜,晚上9点至11点前是睡觉的最佳时间。一旦患上失眠症可以请医生帮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服用安眠药,大部分安眠药不但有的作用,还能改善情绪。
如果是因突发性事件或挫折而失眠,要保持平稳的心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消极应对和悲观,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症状,可能引起免疫力下降,年纪大的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尤其要引起重视。
王之辉
(责任编辑 :景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