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周湘明
(苏大附二院医结合分院康复科)
今天是第22个“世界传统医药日”,晚报电话医生将连续两周来关注秋季中医养生话题,首先来看节气养生。秋季是由热转寒的过渡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所以秋季养生要注重养阴。在秋季,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各个节气的特点不同,具体养生方式的侧重也不同。相关问题,可在今晚向周湘明医生咨询。
周湘明:门诊时间为周二全天。可关注人群:关注节令养生的市民。周二:陆吕平
(苏大附二院医结合分院康复科)
周二关注秋季养生食疗。秋季,阳气,空气变得干燥,常会有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表现。当天气逐渐变冷,可促使中风、哮喘、消化不良、心绞痛等病发作。秋季要想少患病、保持健康,就要注意饮食调养。医生表示,此时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准则,并且要少辛增酸。相关问题,可在本周二晚向电话医生陆吕平咨询。
陆吕平:门诊时间为周五全天。可关注人群:关注养生食疗的市民。周三:陈健云
(苏大附二院医结合分院康复科)
周三关注秋季中医减肥。时至秋令,天气渐转凉,人们若要减肥,属秋季最好。这是因为,此时脂肪细胞组织结构较好,并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夏季脂肪细胞虽可萎缩,一般不会死亡,进入秋季又会活跃起来,如果秋令不控制就会越发肥胖起来。减肥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等方法,而中医也有多种方法可帮助控制体重,如针灸治疗、按摩等方式。相关问题,可在本周三晚向电话医生陈健云咨询。
陈健云:门诊时间为周六全天。可关注人群:想减肥的市民。周四:蔡家宁
(沧浪医院中医科)
周四关注中医喘咳防治。随着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变大,使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病人常常出现咳嗽或气喘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痰、喘”,而且往往反复发作,病史长。中医治咳嗽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不一样的咳嗽证型所用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同时,立秋燥咳的现象,也可通过膏方的形式来调养,达到治病的目的。相关问题,可在本周四晚向电话医生蔡家宁咨询。
蔡家宁: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可关注人群:喘咳患者。周五:俞大祥
(沧浪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关注老年慢性病的膏方调理。秋天特有的燥气往往伤及肺、肾,导致免疫力下降、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同时,根据秋病春发的原则,一旦秋季调养不当,所积下的病患将在明年春天爆发。掌握中医养生方法,提高自身防病的能力,可令老年生活更为轻松愉快。老年人应该如何适应自然,如何饮食、起居、运动、娱乐,老中医将和市民分享体会。相关问题,可在本周五晚向电话医生俞大祥咨询。
俞大祥:门诊时间周三下五、周五上午。可关注人群:老年市民。
晚报电话医生()答疑时间:每周一至周五18:30-20:00。